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浏览次数: 作者: 李任辉 发布时间:2017-08-18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娄底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所辖的冷水江市、涟源市更是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来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区域自然环境受到长期持续性污染,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娄底以矿产、钢铁、重化工为主导的传统产业遭受巨大冲击,其中更是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在经济转型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一个值得我们环保人士深思的问题。

问题:

(一)污染排放基础量大。娄底市是湖南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工矿企业污染排放基础量大、排放相对集中、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环境隐患多、治理难度大等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二)布局不合理。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突出,环境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钢铁、有色冶金、重化工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布局总体呈现近水靠城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敏感区域距离不足,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压力巨大。

(三)历史遗留问题多。百年老锡矿山地区尚有上百万吨遗留的废弃混合砷碱渣没有处理,环境风险突出,重金属污染严重,该地区青丰河与涟溪河以及地下水的锑、砷污染严重,常年高倍超标;关闭整合的遗留矿井矿涌废水问题突出。

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都将创造绿色低碳经济机遇,这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优良的大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做到增产减污,增产不增污,切实减少结构性工业污染。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基本摆脱资源依赖,形成科学完备的生态产业体系。

(二)发展静脉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利用娄底市传统资源型产业(钢、煤等)的优势,积极发展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将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与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同时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推广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再生利用;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来疏导经济体系中的物流和能流,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产业结构体系,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三)把好规划审批关,控制新增污染。在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调研,对工业园区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政府要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要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关系来指导引资项目的空间布局,同等条件下,在生态链条上的企业优先入驻园区,避免由于各区条块分割导致的工业园区重复建设、上下游产品衔接在空间和规模上的不匹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促使传统优势产业形成闭合的、高效的生态产业链。同时,严控审批流程,严把审批质量,强化环评服务,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环保前置许可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审查制度,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汲取以往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教训,对新建企业在选址、生产方式等方面严把环评关,以减少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整合资金渠道,整治区域污染。历史遗留环境污染的整治,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剩下来的均是深层次、高难度的“硬骨头”,解决难度系数大,治理所需的资金规模会大幅提升,这与转型发展中捉襟见肘的财力矛盾很大。因此我们要抓好污染防治项目库建设和竞争申报工作,全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创新机制,发挥市场主体力量,引进社会资本与综合整治,加大锡矿山地区综合整治与转型发展力度,促进“世界锑都”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加快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及除尘设施升级改造;推进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湖南宜化、金富源碱业、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升级改造,提高污水的综合利用率,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五)完善政策法规的支持,促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以《环境保护法》为主的法规体系上,娄底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需要继续探索和建立合理的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态补偿机制、污染税收制度,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宗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格环境准入;依法推进污染治理、总量减排和环境风险管控,最终达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目标。(市环保局  李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