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争做“三严三实”的典范

浏览次数: 作者: 杨金 发布时间:2015-07-05

  党员领导干部要争做“三严三实”的典范

   

   

  目前,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种考验、四风之害,极少数领导干部口头上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却放弃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摆脱不了人性恶的一面,当面捧杀,背后骂杀。总结为几个字,就是“假”“虚”“浮”“怨”。“假”,就是: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注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虚”,是指:本领虚,就像“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浮”,表现为:急功近利,“车轮子跑得越来越快,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怨”,存在:不管付出,只求索取,总抱怨没有得到更好的回报。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会充满正能量。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它既是做官为人的切身感受,也是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建设的新要求。笔者认为,“三严”与“三实”其实是一一对应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争做“三严三实”典范,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足功夫。

 

  一、“牢记宗旨严以修身,做人要实”,体现时代特色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对照理想信念、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反思自己对组织是否忠诚,对群众是否尊重,对岗位是否尽责,对工作是否用心,不断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严以修身”就是要“做人要实”,它体现了基本的为人准则和鲜明的党性要求,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也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应该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追求。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我们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敢担当。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干事创业——要以入世的心态干事,出世的心态对待功名利禄。“尚空”是一种修炼、一种财富、一种智慧。陆游说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雷锋曾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那些在老百姓心中的“好官”,能闯能干敢拼搏是他们共有的特质。领导干部要有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极端负责任的拳拳情怀,始终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标准来来从严要求自己,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在全社会形成严的风气、实的干劲,焕发各级干部敢担当的精气神。

 

  另一方面要认真对待他律,通过法治的硬约束抓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如清风扑面,方方面面都严起来了,特别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然会承受很多压力,但是我们要不畏艰险,奋力前行。既要从严要求,还需以实为行,落实成效。如果只是油门踩得震天响、就是不见车轮转;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雷声大、雨点小;只挂帅、不出征,凡此种种工作中屡见不鲜的怪现象,都是抓落实没有蔚成风气的表现。领导干部要以法治为引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拆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心墙,摆正“螺丝钉”位置,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才能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才能无愧于人民的期待与重托,实现亿万人民的梦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不徇私情严以用权,创业要实”,保持公仆本色

 

  李克强总理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于民;反之就贻害百姓,祸及自身。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向,体现责任担当意识,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一个领导干部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处在什么条件,都要一心为民,敢于负责,脚踏实地,立足实际,崇尚实干。要做到执事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做到按原则讲规矩办事;待人一视同仁;办事公开透明;不带成见、不感情用事。领导与管理是不同的,领导是正确地干事,管理是干正确的事。作为政府官员,关键是领导。我国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要求官员“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殊”。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要从严从实要求党员和干部,让所有人都对纪律和规矩心存敬畏,才能守住底线、把握方向。正所谓“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讲规矩、以上率下,更要发挥制度效力,把规矩意识融入强管理、带队伍、正风气、干事业的实践中去。消除制度执行的死角和断层,使各项工作都置于规矩的约束之中,惟有公道用人、公正处事,才能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焕发正气与活力。

 

  领导干部要按“三严三实”的要求为官用权,树立真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正确的为官用权要做到谨小慎微,善于思考,就是平常说的三思而后行。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做到多思考、勤思考,而最重要的是要思变、思危和思退。所谓“思变”,就是指领导干部要保持不断变化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思维方式,要经常能够变换角色、变换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一名下岗职工,整日为全家人的生计而奔波,自己是一种什么心情?心里经常装着老百姓,自己就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所谓“思危”,就是平常说的“居安思危”。思危是为了不危,不思危就可能有危。大而言之,领导干部思危要思国家之危、民族之危;小而言之,领导干部思危要思家庭之危、个人之危。所谓“思退”,就是指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去留,要以退为“镜”,照一照自己在领导岗位上的功过是非。领导干部有了思退意识,才会做到在位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对个人、对家庭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领导行为。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谋事要实”,恪守生活底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心系百姓,严守纪律,经得起诱惑的官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爱戴。践行“三严三实”,领导干部从理论上渊源上要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处理好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抱负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远大理想和实现目标结合起来,从眼前做起,从群众期盼的实事做起,绝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绝不能违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绝不能脱离实际,绝不能为眼前利益而留下无法弥补的后遗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本身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目无纲纪、毫无敬畏,把公权力当做谋私利的工作,把职权范围当做自己的私人领域,把党纪国法当成是“橡皮泥”、“稻草人”,别说教育身边人,还极可能作身边人的坏榜样,把身边人拉下水。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如同修行,不自律,再多的清规戒律也没有用。制度的防线是外在的,让人权衡利弊不伸手;心理的防线才是内在的,让人自觉自愿不动心。修身养德,需要“吾日三省吾身”。作为领导干部,要常怀底线意识、常有危机意识,更应该经常打扫思想尘埃,时时自警自省,真正将自律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并进一步变成自觉行动,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公正廉洁、踏实有为,才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航向,也才能在公众的支持和信任中更好地前行。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们堪称楷模;都是非常注重修身做人的。那么修身做人要把立德,把官德修养放在首位。新中国历届领袖在这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毛泽东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提出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思想;胡锦涛同志的“三常”——“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习总书记强调的,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他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大德”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理想信念之德——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二是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是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德。

 

  哲人言,头顶灿烂星空和心底道德律令,让人越思考越敬畏。修身是基础,用权是关键,律己是根本,务实是核心。领导干部正需要多沉思一下心底的律令,严字当头、自警自省,求一个问心无愧,养一身浩然正气,修一颗赤子之心。(中共娄底市委讲师团 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