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信访局优秀扶贫工作队员毛长存

浏览次数: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5

记市信访局优秀扶贫工作队员毛长存


毛长存,中共党员,2017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担任涟源市金石镇迪康村扶贫工作队员。作为信访局的工作人员,自2011年转业安置到市信访局工作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曾多次单独执行任务,完成任务较好,多次得到领导的表扬,在群众中威性较高。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毛长存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迪康村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对照贫困户评定的条件,在严格执行“六有”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8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市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新修村组道路2.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20万元;整修水塘18口,落实项目资金 30 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毛长存同志配合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当地在外的致富能人开展“五养”产业基地和生态农庄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现已投入1000万元,通过养鸡、养鸭、养鱼、养猪、养牛发展产业链,打造机械化、现代化农业产业,通过产业养殖合理安置群众就业、带动群众长期致富,打造“五养”品牌基地。计划2017年底投入使用,拟安排就业岗位30个,使脱贫致富的群众在基地务工,每天可获得50至80元的劳动报酬,预计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00余只,养猪20头、养牛5头、养羊12只,总收入1748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毛长存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他经常到李朋仁家去,与其长期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相互交流,赞扬李朋仁是个孝子,并鼓励其从事鱼塘养殖。帮扶对象曾思忠曾因车祸脑部受伤,一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也患有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家中劳动力匮乏。5月24日正遇其家插种水稻,看到因劳动力不足,70多岁的老父亲都在帮忙扯秧插田,扶贫工作队员毛长存立马脱去鞋袜、卷起裤腿,下田帮忙插秧,给其送去最大的实惠。现在多数扶贫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毛长存正带领村干部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做细做实精准脱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5至6月,他正学习研究养殖防病基本知识,尽量减少损失,确保养殖产业出成效,稳步带领贫困户按期脱贫致富。(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