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的“理斌主任”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3-09-21

杨理斌,原娄底市发改委副处级干部、市发改委机关党支部书记、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市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理斌主任”。他憨掬的形态,亲切的笑容,总给人一种亲切随和、不拘小节的感觉,然而跟他熟悉了,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很“小气”,什么事情都爱“斤斤计较”。

认识他是2015年3月,那年我从部队转业分配至娄底市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其时,他任娄底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就这样,我们成了同事,他是领导,我是下属。在一起工作的几年里,让我切身体会了他的“斤斤计较”。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机关食堂吃午饭,因为他平时大多都是回家吃的,所以忘记带饭卡了。我开玩笑说:“我请领导吃饭,请您吃最高级别的套餐——10元的。”谁知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吃8元的就行,3菜1汤已经很好了。”我说:“2块钱的事,多1个菜不是更好嘛。”他认真地说:“不是2块钱的事,能吃好就行。”最后他还是坚持只打了8元一份的套餐。打完饭到了餐桌上,他拿出手机对我说:“小廖,我发个红包给你,你收一下。”我一愣,说:“不用了吧,8块钱,真的没关系呢。”他严肃起来,说:“那怎么行,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一码是一码,我是领导,你是下属,我给你刷卡可以,但你给我刷就不行。”

当时,我所在科室的科长喻振华也是对他的“斤斤计较”颇有同感。2012年,娄底推进“融城战略”,需要规划一条交通要道将“融城战略”中的关键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娄底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为了把融城带上33个乡镇的基础数据搞实、搞准,使路线布局科学实用,杨理斌自己开车带着喻科长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实地走访,现场勘察,每天早上出发,晚上七八点返回,调研资料整整记了3个笔记本。同事问他:“这么辛苦,能不能找个咨询公司,服务外包啊?”他说:“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再辛苦也要做好,服务外包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而且交给别人去做,我心里不踏实。”1个多月后,规划方案上会讨论时,杨理斌几乎是进行了一场脱稿演讲,对每一个地方都如数家珍,数据准确,情况描述具体,获得了会议的高度认可。如今,这条连结全市5个县市区33个乡镇,全长116公里,总投资31亿元的“娄底大道”已可全面通车,正在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做用。

理斌主任担任市发改委机关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到了业务科室工作,但他还是不忘“关照”老下属,让我负责支部的党建工作宣传,让我再一次“领教”他的“斤斤计较”。作为一项随机“赠送”的任务,我本着“差不多、应付一下”就行的想法,认领了这项任务。而随着理斌书记工作的开展,一个任务一个任务的下达,再加上他的认真细致和较真,尤其是在本职业务工作繁忙的时候,一度让我不胜其“烦”。

“争先创优,不认真怎么行。”

“我修改了一下,你再看看。”

“文中的‘总体思路’改为‘总体要求’是不是更好些?”

“修改之处如果不妥,请提出来商讨。”

“永华,又减了几个字,用刚才发给你的这个稿。”

“我给你核了一下,看对不对?”

“今后请按这种格式处理。”

……

这是当时QQ里的聊天记录,差不多每篇通讯稿他都要如此这般的“计较”一番。每次稿子完成后,我都是通过微信、QQ发电子文档给他,然后他反馈修改意见,修改完后,再发给他审核一遍,顺利的情况下,这就算完成任务了,要是有点小情况的话,就要再来一两个来回,而且这项“赠送”工作,通常只能晚上加班完成,时间通常会一不小心就过了半夜12点。当时,我虽然表面没有提出抗议,而其实内心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一个小通讯稿而已,至于的吗?”直到后来,单位和我个人年年被娄底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党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通讯员时,我才深切体会到理斌书记“斤斤计较”的成果所在。

当然,你可能想象不到,“小气抠门、斤斤计较”的理斌主任居然也有大方的时候。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经常济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学子。单位安排的结对帮扶,他更是比亲人还贴心。2017年6月,他为新化县田坪镇双江村浪江小学的学生们送去价值近万元的学习用品;同年7月, 他组织开展了机关支部委员会“红心向党 情系灾区”主题党日活动,率先向捐款箱投入了自己的一份心意;2018年1月,他为困难群众熊某祥筹集5000元慰问金,助其实现“微心愿”。新化县田坪镇双江村身患残疾的邹某良是杨理斌的帮扶对象,他行动不便,妻子智力障碍,家中还有一位疾病缠身的87岁老母亲,生活很是困难。作为帮扶责任人,杨理斌经常给他们一家买药送药,在经济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接济,心存感激的邹某良想送点土特产给他,他坚决不要:“我是来帮扶的,只能是我给你,不能是你给我。”

2018年10月25日,理斌主任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54岁的他,留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就是文件柜里层层叠叠摆放的70多个工作记录本。杨理斌在市发改发担任工交能源科科长多年,经办过很多项目,涉及项目资金数十亿元,但从来没有为个人谋取过私利。他进城后,母亲就一直跟着他二哥居住,直到老人家去世,家里也没能盖起新房。2014年,他在娄底购买新房时,在卖掉原来旧房后,仍举债20多万元。去世后,他的所有积蓄不到5万元,尚有3万元的外债需要偿还。

和理斌主任共事的这几年,一年到头也没见买过几件衣服,一个卷了边的破旧钱包用了10多年。生活中颇有才情的他,喜欢填词唱歌,但他却从不进歌厅,没事就在手机上的全民K歌软件上过过瘾。曾有同学说请他去K歌,他说:“全民K歌简单又方便,还能发朋友圈,去歌厅花那个冤枉钱做么子喽。”

“棋盘岭下槎溪流淌,好山好水养育好儿郎,苍桐印证办学兴乡,造福我们永不忘,嘹亮歌声在飞扬,虚怀向上青春激荡,立志成才誓作栋梁,报效祖国我们牢记在心上,啊 莽莽群山托起希望,美丽校园放飞梦想,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今天喝彩,为明天歌唱……”今天,这首由杨理斌做词的新化槎溪中学校歌《歌唱明天》,仍然在校园里悠扬飘荡,伴随一批批学子成长前行,也必将激励他们传承老学长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崇高精神和优良风范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