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娄底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 作者: 陈光祥 发布时间:2015-07-28

  关于娄底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调研报告

   

  

  随着娄底中心城区的南移北扩,娄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002的3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46.19平方公里,城市的扩大和发展,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当前,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还危害到居民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公害之一。

  

  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再现一个洁净、健康的城市生存环境,已是摆在我们各级人民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和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厨房废物、污泥、垃圾残渣和灰尘等固体物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市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产生垃圾约0.8kg左右。我市近几年垃圾处理量为:2008年71814吨、2009年99943吨,2010年118963吨,2011年123469吨,2012年121589吨,2013年131616吨,2014年1-5月份共计66426吨。如今,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为442.84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量还在逐年增加,可见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日益恶化。

  

  随着科技产品的大量走入老百姓生活,垃圾的成分日益复杂,据环保专家对垃圾进行分类、称量统计,日常生活垃圾中含:剩余食物20%、纸张19%、煤炭16%、塑料12%、菜叶9%、废弃金属9%、电子产品6%、生物残骸5%、玻璃4%。这些垃圾里,有些垃圾是不可降解的,如玻璃和塑料合成产品;有些是难于降解的,如塑料、纤维等产品;有些是辐射危害性的,如废电池、电子产品中的镉、镍、锰、锌、铜等重金属;有些元素一旦进入人们体内就难以排出,如含铅、锌、铜等。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对人们的危害相当大。

  

  另外,从生活垃圾的固有特性看,它是恶臭的产生源,是蚊蝇的滋生地,更是传播病源的主要载体。同时,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当务之急,又势在必行。

  

  二、我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做法与成效

   

  对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市城管执法局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规范作业,确保垃圾卫生处理。

  

  目前我市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以卫生填埋方式为主,这是目前全国最基本的处理方法,即: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要求,对入场的生活垃圾采取计量—倾倒—推平—压实—消毒—覆土—覆膜—封场—绿化的流程,实施规范化作业。

  

  2009年,我市燕子岩生活垃圾填埋场,经省建设厅和省环保厅验收,并经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核,娄底市燕子岩生活垃圾填埋场被评定为全国第二批Ⅱ级生活垃圾填埋场。

  

  (二)完善设施,尽力减少影响环境。

  

  尽管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卫生填埋,但我们并没有一埋了之,而是在做好卫生填埋处理的同时,站在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的角度,想方设法降低垃圾填埋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如:为减少垃圾填埋对周边村民的潜在影响,我们在填埋场作业现场,采取分层铺设雨膜的办法,将雨水有序导排到锚固沟和雨水沟,雨天在填埋场作业区及时铺设好防雨膜,填埋场内未经垃圾渗沥液混合污染的雨水,通过快速自流渠道导排出场外,而渗滤液则过滤到专门修建的渗滤液池内。随着渗滤液的逐年增加,我们又积极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与政府其他部门协调,2012年在垃圾填埋场修建了渗滤液处理厂,做到了渗滤液不外流、不渗透、不外运,渗滤液就地处理,基本解决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周边环境地表水的问题。

  

  (三)合理开发,实现废物资源利用。

  

  2013年,我们根据垃圾填埋场第一库区已封场多年、第二库区即将封场,第三库区即将启用的现状,为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废气排放对周边空气的污染,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进了长沙中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了垃圾沼气发电项目,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既有效将有害气体转化成了有用的能源,又有效遏制了垃圾废气排放对当地空气的污染,解除了废气对当地村民生活和身体造成的影响。

  

  市环保监测部门对燕子岩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保质量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每年检测地下水4次,检测大气质量2次。检测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排放均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四)执政为民,确保附近村民利益。

  

  尽管我们对生活垃圾处理严格按程序规范作业,尽管我们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加强了附属配套工程的建设,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降低或减少垃圾可能对周边村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但我们仍然担心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为彻底解决垃圾对周边村民生活的影响,我们在建场一年之后,根据《住建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以及《关于娄底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协调会议纪要》(娄府阅〔2008〕105号)文件精神,启动了垃圾填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村民外迁工程。几年来,我局积极走访当地村民、当地政府,在充分调研、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请求尽快启动燕子岩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附近村民环保拆迁工作的报告》,之后,根据市政府要求,开展了对距填埋场边界500米范围内的民房进行搬迁前准备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进行了调查摸底、宅基地勘测、选址定费、土地报建等一系列工作,搬迁基地选定后,我们又立即对搬迁基地砌好护坑、余土拖运和三通一平,铺筑了进出道路,目前正在就基地建设相关事宜与当地村民和当地政府协商下一步的工作

  

  (五)统筹兼顾,完善垃圾收运体系。

  

  自2012年以来,我们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市环卫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调研,形成专题汇报材料,积极向市政府申报和协调,争取了市财政投入1800多万元,新建了12个公厕垃圾联体站,提质改造了13个公厕垃圾站,添置了4台8吨垃圾运输车、4台洒水车、4台1.5吨小型垃圾收集车、2台大力王扫地车。2013年市政府再次拿出2532万元,淘汰了440个集装箱式垃圾箱、64个简易垃圾池、12个破旧的简易垃圾屋、59个敞开式垃圾站、31个露天式地坑垃圾收集池、11个不能压缩的垃圾中转站,将13座简易的地坑式垃圾站提质改造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新建9座公厕垃圾联体站;添置8吨压缩式垃圾收集车7台,8吨垃圾转运车5台,5吨压缩式垃圾收集车9台,3吨以下垃圾收集车11台,1吨以下垃圾收集车13台,5吨吸粪车1台,为娄底中心城区社区配备密闭式垃圾收集桶13358个,密闭式垃圾收集小推车861辆。环卫设施的配套完善,大大方便了市民投放垃圾,和环卫工人收集、运送垃圾,有效解决了垃圾二次落地,二次污染环境的现象。垃圾清运环节的畅通,从源头解决了垃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三、我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为垃圾处理方式单一、技术水平低与城市发展迅速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垃圾处理问题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成为制约我市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娄底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但周边乡村生活垃圾没有做到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对我市的环境仍然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且我市乡村垃圾为减量而实施的简单的就地焚烧处理,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环境破坏,对老百姓身体的影响更加直接快速,更具危害性。

  

  (二)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一个长期的堆放、累积过程,并没有真正做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当前的垃圾填埋方式就是典型的增量,而非减量,尽管是卫生填埋,也并非真正的无害化。如果不立即另选垃圾处理方式,我市燕子岩垃圾填埋场原计划使用23年,按现有的垃圾增长量来计算,垃圾填埋场只能使用15年就得封场,另选新的垃圾填埋场。

  

  (三)垃圾减量没有从源头做起。如: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还没有启动。垃圾分类投放是一项普及性的家庭行为,在欧美、日本等国运行比较好,也是真正使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因该项工作需政府系统考量,加之市民配合程度不高,一直停留在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中。

  

  (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当、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建设不当,是指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按国家住建部出台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要求来进行规划和建设,有的甚至将原来的公厕垃圾站规划用地变更为商业开发用地,导致有的地方周边没有垃圾站,老百姓投放垃圾不方便。建设不足,是指垃圾站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市民生活需要,造成老百姓将生活垃圾乱丢乱倒。

  

  (五)市民的城市文明意识、城市卫生意识普遍不高。随手乱丢乱扔乱吐、乱倒乱堆乱放生活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且习以为常、积习难改

  

  (六)双峰燕子岩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村民因环保搬迁问题,经常性的堵路阻车,对垃圾填埋场的正常运转干扰很大。从2007年11月1日垃圾填埋场正式运行起,尽管我局严格按照卫生填埋相关标准和雨污分流工艺流程作业,且内部运行状况良好,从没出现过任何环保方面的差错。但当地村民仍然声称生活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当地村民常采取极端方式,堵住填埋场的进场专用道路,阻止垃圾运输车辆进场。据统计,每年堵路现象多达20多次。为缓解工农矛盾,我局与双峰县政府和蛇形山镇政府经常派工作人员深入当地群众中,长期努力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积极为填埋场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但效果甚微。市政府也多次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影响填埋场运行的有关问题。但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建议

   

  生活垃圾要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高效化运行,其核心是要解决好生活垃圾分类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问题。为使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试点推广,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不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一是加强理念培育,大力倡导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在社区、单位院落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鼓励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资源的回收网络。如在每个小区设立小型可再生资源垃圾回收点,安排专门的分类垃圾回收箱,或安排专人主动上门收集。三是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市民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如:对主动将可回收利用垃圾送往回收点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当前,“垃圾围城”不但成为困扰各地政府的环保难题,也引发各地群众的极端关注,如广州黄埔、杭州萧山因建设垃圾焚烧厂而发生的大规模村民阻工对抗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作为一种新型的垃圾环保处理技术正在逐步引起社会关注。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既可将垃圾作为原料、燃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又可充分利用水泥回转窑内碱性微细浓固相的高温燃烧环境等优点,彻底将有害物质处理掉,同时又可根本杜绝废渣、废水、臭气、重金属的排放,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要求。为积极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技术,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七部门再次联合发出《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促进协同处置工作,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技术上升到了国家高度。我市应积极引进该项目,并力保该项目、该技术及早投入使用,让我市早日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让生活垃圾不再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垃圾不再侵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娄底市城管执法局 陈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