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娄底》有热度 有广度 有深度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3-02-20

近日,娄底推出了8集系列视频节目《我家在娄底》。节目通过寻根娄底渊源,探秘梅山文化、风土人情,展现自然人文景观、发展成效,由古及今,由表及里,生动阐释了娄底文化在“湖湘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节目主题突出、制作精良、情感丰富,从表现形式到深刻内涵,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认同,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呼应,形成了很好的宣传氛围和社会反响。

聚焦乡愁,镜头生动有热度。

节目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景是身边的景、人是身边的人、物是熟悉的物、故事是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话是“土”话、音是乡音,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节目通过历史的回眸,故事的述说,让游子在家乡的山河故人、乡音烟火里找到这永远难以释怀的乡愁。

乡愁是沉淀在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对家乡的爱,对故乡的眷恋,是每个人特有的情感。节目紧扣时代脉搏,从记住乡愁、守望乡愁入题,发掘乡愁魅力、探寻乡愁价值,赋予乡愁以时代内涵。充分展示娄底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提升全市人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是激发人们主动宣传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全面展示,全媒推发有广度。

节目取材取景涵盖了全市区域。从梅山傩戏到紫鹊界稻作文化,从湄水测水的“水路歌”到资水的“毛板号子”,从新化慎德堂到双峰富厚堂,从邓显鹤到曾国藩,从蔡和森同志纪念馆到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从三合汤到永丰辣酱,从陶龛学校到楚怡工业学校,从千年茶乡到松山水酒,从将梦想的种子撒入家乡土地的职业农民到“材料谷”里的青春力量……观众在生动感人的电视画面中,全方位地看到了丰厚的梅山文化,看到了娄底的发展美景。

节目推宣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全媒呈现、立体发声。通过电视、报纸、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双管齐下,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同向发力,全资源助力节目“出圈”,快速形成了全网传播热点。从笔者接收到的节目信息和传播渠道来看,节目制定了明确的全媒体宣推方案,制作了宣传片、宣传海报,对宣推时段、频次都有考量,让节目推宣持续保持热度,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主旨明确,节目内涵有深度。

节目策划新颖、形态新锐、视听新潮。通过鲜活呈现历史人物、丰厚的文化遗产,多维度寻找梅山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娄底人民的文化认同。8集节目分8个主题,但各集之间又相融相通,颇具张力。生动的故事聚合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表达传递了人们对家乡建设的热情,展现了新时代娄底发展的蓬勃生机和美好未来。实现了节目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文化互链、心灵交汇,凝聚了社会共识。

节目既有底蕴,又有新韵。通过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创新应用,提升了节目意境和内涵,创作出了符合时代的精彩内容。开阔了文化视野、放大了传播声量,展示了新时代梅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传播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山文化的神韵,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乡愁文化中传递的产业之美、人文之美、愿景之美,以及向美而生的精神动力、文化动力和创新动力。

总之,节目通过弘扬家乡民俗传统文化,有效提高了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凝聚了全市人民“爱家乡,建家乡”的向心力,激发了全市人民“爱家乡,建家乡”的行动力。通过共叙乡情,共谋家乡发展大计,奏响 “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的新乐章。为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