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老家 我的诗和远方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2-05-30

1_副本.jpg

(水清岸绿白云飞)

我的老家,娄底市新化县琅塘镇晚坪村,是一个位于资江边上的小山村。近年来家乡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大,总让我心潮澎湃,总有一种“炫耀”式的表现欲望,想要展示一下我家乡的时代变迁。

世纪60年代,因为柘溪水库的修建,随着水位的上升,我们村成为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这看上去颇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好事。一是河水阻断了交通,出行不便;二是淹没了大量水田耕地,以致于连最基本的口粮生产都难以自给自足,很多乡亲不得不迁居移民他乡。

图片2_副本.jpg

(资水如碧鹭影白)

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我,记事时,村里仅有一条由人们肩扛手提夯筑的土提与外界相连,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有一次大水冲垮了一段土堤,同时带倒了堤上的高压电线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村里没有了出村的道路,没有了电。那时刻我上小学,每次上学都要来回趟过这个泥泞的缺口,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在泥坑里,摔上一身稀泥巴。放学回家只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鼻孔总是被烟熏的黑黑的。甚至到了2003年,我当了几年兵回家探亲的时候还是那段土堤,那条土马路,每天通两趟班车。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每次回家探亲都感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越是迫切地想早一点赶回家中,但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总是把我“近乡情更怯”的焦急心情一次次放大、延长。赶不上车、路况不好车速慢、陷在泥里一天半天出不来,基本都是“标配”,只是“套餐”随机。

图片3_副本.jpg

(如诗如画家园美)

现在,这些“窘迫”的场景,都已经成了记忆。近年来家乡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让人激动。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尤其是2014年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处于景区核心位置的晚坪村,其发展更是驶上了快车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贫困村,成了如今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即便是我这个在娄底城区工作,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回去一趟的人,也常常会看到应人惊喜的变化。

 图片4_副本.jpg

(宜居宜业宜入镜)

如今,面积仅5.9平方公里,600多户居民的晚坪村,宽敝的县级公路穿村而过,硬化村组公路16千米,实现了户户通,建设中的20公里彩色环村自行车赛道,已建成6千多米,其余大部分路段已基本拉通,即将形成闭环。200多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了所有主干路和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全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休闲旅游等村庄建设达到3A级景区标准。这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让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感受是如此的清晰和真切。

村庄的发展见证国家的发展。我们村的变化何偿不是广大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这些年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随着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各项为民惠民政策的落实,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生活得到了真正改善。村民的经济收入、幸福指数得到逐步提高,有力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

图片5_副本.jpg

(水天一色心归处)

就拿我家来说吧,40年前我们家仅有一间木板屋外加一个茅草棚,80年代加盖了两间土坯房,90年代又在土坏房旁边加盖了两间红砖房,硬生生凑成一个“土、木、砖、草”的“复合型”民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每每感慨父辈的艰辛。2005年,家里终于拆除了那“栋”历经数十年“成长发展”的“复式”楼,盖了一栋两层小楼,居住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但对比现在全村的发展水平,很显然又拖了“后腿”了。现在,村里建设的移民安置小区,楼上是住宅、楼下是门面、车间,被国家水利部移民局评为推广民生样板工程,全村90%以上住户建了新房。曾经一起长大,在城里买房定居的小伙伴,又都“杀”了回来,村里各式各样的“小别墅”随处可见。

图片6_副本.jpg

(晨雾曙光映家园)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发展、靠产业。经了解,我们村近年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吸引了众多在外发展的乡亲回乡创业。全村已流转耕地750余亩,发展了苗木专业合作社3家,休闲旅游公司2家、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1家。景观绿化苗木种植面积450余亩,晚坪湖生态养殖面积达3500余亩。这些前所未有变化,正是我们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体现。

图片7_副本.jpg

(恍若仙境不是梦)

老家的变化不只是体现在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上,也体现在自然风光的日益优美上。随着国家级龙湾湿地公园的建设,处于核心景区的“晚坪画卷”日趋生动多姿,成为资江水域一颗耀眼的明珠。现在,在村里的任一角落、任一角度,都能看得见青山碧水,尤其环村沿岸水清岸绿、滩涂宽阔,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会吸引各种水鸟在此休整补给,成为一道灵动的生态风景线。现在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带上照相机,摄像机回家采风,借助她日益增长的魅力指数,让我这个业余摄影爱好者,竟然也在“新湖南”“红网”“娄底广播电视报”“娄底晚报”等报刊媒体发表了《龙湾五月·绿野仙踪》《秋色正好·诗意龙湾》《龙湾:稻黄·荷香·鹭飞》《龙湾“鹭”军》等一系列摄影作品,甚至还发过 “专版”。毫无疑问,老家就是我最心仪的“创作”基地,我的诗和远方,也是人们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

图片8_副本.jpg

(稻花鹭影芳草岸)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家的变化不只是吸引了我这只“家雀”,也吸引了很多游人的目光,现在前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切,正是国家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彻实施所取得丰硕成果的体现。

图片9_副本.jpg

(诗和远方家所在)

从一个村庄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变化。放眼神州,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全面胜利,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谁的老家还不是如诗如画呢。让我们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人的诗和远方都会在眼前精彩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