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沈因洛的“三不”

浏览次数: 作者: 段汉中 发布时间:2017-01-18

阳历2016年底,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的先进事迹。2016年2月20日以96岁高龄去世的沈因洛,一生为党、一心为公,就在去世后还将遗体捐献给了国家,竖起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丰碑。

也许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缘故,我每每捧读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更关注的是他们对待名利、对待家人、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态度。读沈因洛的先进事迹,即有惊喜的“发现”,沈因洛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成为武钢高层领导时就订立了几十年都没破例的“三不”规矩:不给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开口子、不给家人批条子。他在武钢担任副经理、经理长达21年,从未给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批过一次钢材条子;他1982年从武钢经理位置调任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省委第一书记)兼组织部长时,不但没把同在武钢工作的妻子调过去,相反动员55岁的妻子提前退了休,理由是担心妻子因为他而受到特殊照顾;有秘书心想跟了他肯定有个好前程,谁知跟他下基层,连土特产都不能收;孙女大学毕业后,还是靠自己在很远的江苏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公家配给他的专车,连他自己也只是工作时间才使用,家人更不能“染指”……

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像沈因洛一样的高级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家人以及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决不是小事,需要的是智慧,体现的是境界。先看古代一个例子。明英宗时期的名臣王恕,家用常常捉襟见肘,他的儿子成天愁眉苦脸,王恕就悄悄对他说:“儿啊,你大可不必担心家里贫穷,我们家早就藏有很多的财宝,根本不需要揩公家的油!”儿子听了后,将信将疑,王恕带儿子来到屋后,指着一块地说:“此藏金所,有金一窖。”儿子眼睛发亮。王恕又带儿子绕到另一处说:“此藏银所,有银一窖。”儿子心满意足。王恕去世后,儿子去当年老爷子指的“金窖”“银窖”处挖宝,“向所指处掘之,皆空窖也”。王恕在教育家人上真是显露了大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标本。

古人尚且能如此,按理今人是自不待言的。但是,事情远不是这样。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他们东窗事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管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曾自述道:“我家于姐(苏荣的妻子)成了江西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家教上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本人出问题,老婆变得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儿子利用我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显然是你苏荣本身的问题,把家庭带坏的。”真是可悲可叹啊。

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沈因洛,就是要全体共产党人以沈因洛为榜样,让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学有标杆、追有目标。沈因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们不妨从他的“三不”学起,时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要让古时候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沉渣泛起,也不要让今时“一辆公车养一家人”、“一张医保卡治全家病”的问题再次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学习沈因洛的“三不”,内心除了要有戒尺,就是需要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不但能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也能坚守其他底线、干好其他工作,真正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的好干部。(市工商局 段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