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内充实 “分”外美丽 ——也谈油溪桥村的“积分制”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刘绍怀 发布时间:2023-09-01

       8月1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湖南油溪桥村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节目采用沉浸式探访的方式,解锁新时代幸福美丽乡村的“高分”密码。节目从产业、文化、生态等多角度讲述了新化县油溪桥村通过积分制管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带领村民振兴乡村的故事。其“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行的范本。

积分1.jpg

图为《山水间的家》电视节目截图

  积分2.jpg

图为《山水间的家》电视节目截图

 不分彼此,恰如其分。

说到“积分制”,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超市购物有会员积分制,银行储蓄有会员积分制,很多服务行业为巩固客源、拓展业务也推了出各种形式的积分制,可以说积分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为什么油溪桥村的积分就这么分外显眼,让人分外心动呢?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他这个积分制对于管理村级事务,推动乡村振兴科学管用可行。

要想让这个积分制发挥积极作用,那么就要让规则设定做到不分彼此,泾渭分明。积分管理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只有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游戏规则,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才能让大家主动参与。只有用“一把尺子”划定标准,让所有村民主动参与乡村自治,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分外事”变成“分内事”,才能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油溪桥村的积分制管理能让老实人不吃亏,让苦干人有甜头,让实干人有回报,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最大受益人,放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为基层治理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可见“积分”的魅力只有恰如其“分”,才能“分”外迷人。

分甘共苦,分进合击。

“积分”看似是一个获得的过程,其实不然。“积分”的获得恰恰是从付出开始的。节目中,“山水小分队”成员撒贝宁、杨雨、何冰与油溪桥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亲身体验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干活“上分”,展示的就是这一过程。你只有首先树立奉献精神,并从主观上付之行动,为村级事务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才能获得积分,也就是说“分甘”的前提是能“共苦”。

“积分制”管理让村民“分头”前进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分”而是“合”,是要让村民有标杆可对照,有模范可学习,进而激励村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了振兴乡村的美好目标分进合击,取得共同的胜利。近年来,油溪桥村以创新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为“杠杆”,按照积分排名情况给予现金分红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广大村民参与到日常事务管理中,为撬动乡村治理改革不断“加分”,“积”活了村民的积极性,“积”活了农村生产力。2018年,油溪桥村“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以出色的表现、出彩的成效,在全国首批十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排名第一。

 积分4.jpg

图为《山水间的家》电视节目截图

 

人人有分,分劳赴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做到人人有分,才能让村民主动分担劳苦,尽职建功。就如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所言,“积分制将村民的‘山、土、力’、遵守村规民约和参与村里建设等逐项赋分,全面量化出工出力、责任义务、产业经营、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各类表现,设立奖励量化指标35项、处罚量化指标41项,全面调动村民创造共享利益。”之所以油溪桥村的积分可以像一粒粒种子,在田野上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托举起村民的致富梦,就在于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油溪桥村是典型的石灰岩干旱村,连饮水都成问题。为摆脱困境,2007年,村内首创“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开启了义务筹工、设立村规民约的先河,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义务出工,仅花费60余万元就完成了原本预计的300万元的水源工程。油溪桥村就是在人人挣积分、亮积分、比积分、兑积分的过程中,从昔日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没有一寸水泥路的深度贫困村,成为如今的“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

 积分3.jpg

图为《山水间的家》电视节目截图

       如今的油溪桥村,充分发挥出了“积分制”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村集体成立了1家旅游公司,引进投资项目7个,建立专业合作社6个,形成开发公司与开发商,公司与村委、村委与农户的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开发油溪河峡谷漂流,村文化长廊、清代石拱桥等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创建了全省首个整村国家级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25万元。其实油溪桥村“积分制”成功秘密就在于分条析理地制定好规则,让村民因干好“分”内事而收获满满,村庄因为大家的分外努力而分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