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的那些“老规矩”

浏览次数: 作者: 谢辉 发布时间:2024-09-03

 我的父亲光荣在党66年,是党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命运。他和我们三兄妹共同生活了50多年,父亲经常唠叨的那些话、举手投足间的磊落,教化于无形,耳濡目染中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为我们立下了为人做事的老规矩。 

图片1.jpg

  新垦菜地旁的全家福  (我穿着父亲编织的混色毛衣)摄于1975年

“多学点东西不累人,啥都不会才丢人!”

1935年,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有着弟妹七个。作为贫寒家境的长子,他不可能有上学的机会。当时,已读到四年级的二叔因没完成作业,被私塾老师用教鞭兼戒尺打了手板和屁股,死活都不肯上学。父亲捡起丢在地上的书包,兴冲冲地跟娭毑说:让我去吧,要不,学费就白交了。气恼不已的娭毑叹了一口气:你怎么跟得上咯!父亲信心满满回答:我跟得上的。原来,一心向学的父亲早就在每天清早扯完猪草、打完柴火、放好稻田里的水后,尾随大弟到学堂,自己脚下垫块石头、趴在教室外的窗台上认真听课,日复一日坚持了下来。农家娃的父亲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选送到航校学习,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七五〇部队无线电师,后来转业到钢铁厂工作。

学习立身、勤勉为本,是父亲进步的基石和阶梯。他常给我们说的话是:聪明书打底,多学点东西不累人,啥都不会才丢人!父亲感恩党和组织的培养,转业后勤勤恳恳工作,成长为钢铁厂党委办秘书科长。父亲写得一手好字,硬笔和软笔书法都很漂亮,经常督导我们勤练字,他说:一笔一划见真功,练笔好字敲门砖,好找工作、进步快。作为高级政工师的他,笔耕不辍,撰写的企业思政文章多篇获奖,结集出版后,是一本企业思政工作的案头书。爱岗敬业的父亲转岗到工会后,学会了弹电子琴、打架子鼓和拉京胡。艺多不压身,退休后的父亲组建起一支民间乐队、操练起门球,是好几个门球队抢着要的香饽饽队员。“学习永远不晚”,夕阳红是岁月的馈赠,也是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的硕果累积。学习,改变了我父亲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一家人乃至家族的命运,我们兄妹三人都是通过勤奋学习,参加考试走上工作岗位。学习也贯穿了我们兄妹三的职场人生,通过在岗持续学习和历练,都成为了本单位的骨干力量:曾是炉前工的大哥成长为高级记者,退休后担任了中信集团高级咨询师;二哥曾入围湖南法治建设十大候选人,是全省市监系统的办案能手;作为行管人员的我刻苦磨砺,现在也站上了党校的讲坛。

 “在家要守规矩,在单位更要守规矩”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从懂事起,我们就知道“食不语,寝不言”的朴实内涵,尽管是上小学后才认全这六个字。吃饭要端碗,不能趴桌上吃,夹菜要等长辈先动筷,自己的筷子要干净,夹菜只能夹面前的菜,不准在菜碗里翻菜,这些父亲教的老规矩、训诫出来的“记首位”,教会了我们循规知礼、举止有节,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

呷国家粮,在当时是件天大的好事。父亲曾掌管着厂党委的印章,加盖上印章,“农转非”可以直接达成。严谨的父亲坚持原则,没有徇私帮过一位亲朋好友,也压根没想过要借机把家属和孩子“农转非”。我们曾一度蜗居在一处临时家属房里,也因为忠厚的父亲不愿打招呼,作为“半边户”家孩子的大哥不能在子弟学校借读,只好在老家农村小学发蒙,为此还一度和父亲“杠”上了。感谢父辈给了我们生命,也立信立行给我们做了人生榜样。在父亲这位老党员的教导下,我们兄妹三是同龄人较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我在大学期间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我们家三个崽女都是共产党员”,这是老母亲最自豪、最喜欢“晒”的事;“在家要守规矩,在单位更要守规矩”,这是父亲经常告诫的话。我们就在这样有规矩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勤俭勤俭,衣食有捡”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当时家里的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部队转业回来的父亲自信满满地说:只要我们都干起来,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带着我们从小养成劳动习惯。为了补贴家用,父亲领着我们去家后面的山上拓荒、沤肥、担水种菜,教我们看苗识菜、强健身体。军旅生涯淬炼了父亲刚毅的性格,也把父亲打磨成了生活小能手。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记忆中的父亲是位勤俭型全能老爸:带着我们做蜂窝煤,配和好材料后,用蜂窝煤机手工墩出一个个煤饼,在艳阳下烘焙出生活的温度;能把那个年代让人吃厌了的红薯变着法做成各种菜肴,还美其名曰“海蜇丝”,厨房里的烟火,是记忆中发着光的温暖;家里的电器经父亲手工保养,都能运行发挥到极限。父亲买了一副推剪自学理发,躲不掉的大哥只能任由父亲在顶上生“花”。聪慧的父亲学什么像什么,好在从被同学奚落的“癞子脑壳”到“样板间”的体验非常短,大哥早年被理发的囧事成了他的独家乐享回忆。父亲的心灵手巧还可体现在他精致的手工活计,能打毛衣、会绣花,满姑娘的我就穿过父亲亲手编织的毛衣。母亲虽在制服厂工作,但家里的织补活计基本是父亲来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织补过的地方基本看不出痕迹。他经常穿的服装不是褪色的军装就是补丁工作服,来找他办事的同志总纳闷说:我们的谢主席怎么看都不像个干部咧。在他的教导下,我们兄妹三早早开始学会自己做饭、自食其力、独立门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对党风、政风的涵养作用,尤其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深刻指出,“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兄妹三都是公职人员,也陆续走上了领导岗位,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一直恪守着父亲教的“老规矩”,尽忠职守、安然守正,过着快乐舒心的日子。

时光清且浅,岁月亦安然。66年党龄的父亲是一本书,用学习开卷首,用忠诚构书脊,用勤劳垫封底,三个“老规矩”是内芯,为他的人生做了最好的注解。无字之书难得,有字之书铭心。“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它会压着同样的韵脚”。好的家风可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有了父亲这本“样板书”,我们一定会紧跟时代的节拍,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续写“老规矩”脚本的第二版、第三版……

(注:“记首位”,音同当地方言,与“系好第一粒扣子”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