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的人生导师

浏览次数: 作者: 王芬阳 发布时间:2024-09-10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生于1935年,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子大多是没有什么机会上学的。母亲也一样,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但她却是我们六兄妹最好的人生导师。

母亲虽身体柔弱,却敢于担当。在她三十八岁那年,父亲因病早逝,留下六个孩子,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一岁半。38岁,是一个女人最具魅力的年纪,母亲没有选择再婚,而是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养育我们的重担。撕心裂肺伤心欲绝过后,母亲擦干了眼泪,挺直了腰杆,因为她知道这个家不能散,六个孩子需要她。一天中午,她把我们召集在一起,那天母亲说了很多,但有几句让我永远牢记。“孩子们,你们的爷(爸)没了,但还有娘在,天塌不下来。”为了生计,母亲挑起了货郎担,穿行在乡村的大屋小舍中。她以5分钱一个的价格在农户家收购鸡蛋,每收一千个左右就挑到邵阳农贸市场,再以7分钱每个卖出。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为了准时赶到五六十里外的三塘铺搭火车,母亲凌晨4点就得起床,挑着两筐鸡蛋,抹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时候农村没有钟表,看时间只能凭感觉,凭经验,有时估错了时间,走了一程又一程,天迟迟不亮,乡村的黎明,晨雾缭绕,冷风嗖嗖,万籁俱寂,母亲被无边的黑暗吞噬、吞噬……。母亲“呼哧”、“呼哧”的呼吸声和“咚咚”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孤勇者的奋斗曲,要把6个孩子养大的执着信念使得母亲可以穿越任何黑暗和恐惧。母亲卖完鸡蛋后,再在邵阳采购一些农村需要的日用品回来卖给村民,这样一个来回,刨去所有开支,一次能挣到8到10元钱。为了省钱,晚饭一般是舍不得吃的,只能靠在菜市场捡一些烂水果充饥,晚上就睡在邵阳一个老乡家的楼梯间。因为不识字,她只能靠记字的模样来搭车。有一天晚上,她错过了下车的站点,急得嚎啕大哭,幸好得到列车员的帮助,才得以顺利回家。母亲常常告诉我们,再苦再难,也要面对,不能逃避,只要“霸得蛮、吃得苦”, 一家人心在一起,再大的难事都不是事。

母亲虽没老师教导,却懂得品行的重要。母亲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始终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顾客。母亲常说:“赚钱,要赚干净的钱。”“穷要穷得有志气,昧良心的事不能做,昧良心的钱不能赚”“做人要光明正大,才能行得正,站得稳”。在日复一日的诚信经营中,母亲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们在同龄人中,并没有因为失去了父亲而过得太悲苦。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从小立志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小时候从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即使忍饥挨饿也不偷不拿别人一粒米、一蔸菜。工作以后,有几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但都能谨记母亲的教诲,清正做人,清白做事,清廉从政。

母亲虽没上过学,却懂得读书的重要。外公不让她上学,母亲就常常在门外偷听舅舅念书,自己不懂还缠着舅舅教她,这样也学到不少知识。记得小时候,我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一边纳鞋底,一边给我们讲七仙女、木兰从军的故事;还教我们背《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因为有母亲的引导,我们从小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孝顺、上进、奉献、勤劳,这些优良品质早早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绘就了我们的生命底色……

母亲常常告诫我们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读初中时,刚好高考制度恢复,她叮嘱我,“妹几,机会来了,好好抓住,再苦再累我都会送你读书(双峰方言:上学)”。那时在农村,流行早婚早育,村民们常说:“这么大的姑娘了,还不早点嫁人”。但母亲硬是挡住了来自各方的闲言碎语,毫不犹豫地将我送进了高中。在我读高三那年,母亲每周步行10里路给我送新鲜的肉丸,她说,“吃好了才有力气读书”。每次她看着我吃完而自己却不肯吃一口,她说她不爱吃肉。后来条件好了我才知道,母亲最喜欢的就是吃肉,她不吃是为了我吃多一点。我吃着香喷喷的肉丸,泪水盈满了眼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妈妈,你等着,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天道酬勤,那年高考我一举中的,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也许是我开了个好头,在我们的后辈中,出了八个大学生,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了老师,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老板。如今,我们六兄妹六个家,家家都通过读书而经营得红红火火。

母亲虽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却懂得感恩。母亲常常给我们讲“走日本”的故事,1944年7月,日本人攻入双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9岁的她,当时正在放牛,看到路上成群结队的人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喊“快跑呀,日本鬼子来了”,“快跑呀,日本鬼子来了”。她也懵懵懂懂牵着牛加入到了逃跑的队伍,跑到一座拱桥处,牛因受了惊吓,死活不肯上桥,我母亲拽着牛绳,死命拉,一边拉一边哭喊“快走,快走!”。无奈后面的日本军人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迫,牛挣断牛绳跑了,母亲急中生智捂着嘴巴躲进了路旁的稻田里,那时稻杆深,足以藏住小孩,待日军走过后,她才从稻田中跌跌撞撞地爬出来:两腿缠满了马蝗,牛不见了,回家的路也找不到了。瘦骨嶙峋的她,坐在田埂上恐惧地大哭,哭哑了嗓子,哭肿了眼睛……。每次讲起这段经历,一向柔弱的母亲,总是大声地痛斥日本鬼子的凶残和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很小的时候我们心中就埋下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的种子。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党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校教师,有机会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使命。对上课,我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紧紧围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找准学术接口,沉下身子,广泛调研,掌握鲜活案例,然后创新分析问题方法,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把课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党员干部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把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种子牢牢扎根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心田。

母亲虽没多大学识,但风险意识强。2014年,年过古稀的母亲来娄底和我们一起住。当时娄底民间融资火爆,高额利息的诱惑,使我们也蠢蠢欲动。母亲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想要别人的息,别人想要你们的本,你娘做了一辈子生意,哪有这么高的赚头(双峰方言:利润),靠不住呀!”数语点醒梦中人。不久,娄底民间融资风险全面爆发,我们几家逃过一劫。我紧紧地抱着母亲,深感庆幸,在家中转了三圈,“老妈,老妈,不论过去、现在,将来,您都是我们的人生导师,谢谢您”,并送上了一个重重的亲吻。

母亲目不识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却在默默付出中给予我们最温馨最厚道最传统的教育。她身体力行积淀的敢担当、讲品行、重教育、懂感恩、避风险、戒贪欲、爱祖国的家风文化,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中,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浸润了我们的心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无论社会怎样变化,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母亲留给我们的优良家风将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共同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