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金句”

浏览次数: 作者: 刘卫常 发布时间:2024-09-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好家风不仅关乎家道兴盛、家庭和美,还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我的父亲一生普通平凡,但他有很多朴实无华的“金句”,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潜移默化浸润我心,为我的人生指引方向。

“手脚是用来动的,脑壳是用来想的,努力自然有回报”

父亲十几岁去部队当兵,转业回来到一家国有煤矿上班,后来调到了县人民医院工作。再后来,为了照顾家里又和别人调换到了乡医院。家人亲朋常为此事笑他,替他感到惋惜。他却说:“那时的工资哪里都一样,没有我回家干农活,怎么养得活你们两姊妹,送得起你们读书?”父亲白天上班,下班回来后立马下田地干活,忙里忙外不停歇。他常说:“手脚是用来动的,脑壳是用来想的,努力自然有回报”。善思肯干是他的人生哲理。他要求我们学做事并尽力做好,“技多不压身”。他教我们煮饭炒菜、下河游泳、插秧扮禾、骑车出游,甚至还教我们辨认中药材。在他的教导下,自小我能把各种活干出“名堂”,简陋的饭菜换着花样做,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割草打柴琢磨着如何省时省力,各门功课怎么赶在前头……苦心志,劳筋骨,让我逐渐走向成熟。

父亲一生勤奋努力,目标明确,想方设法干好工作、送崽读书、建房子。拿“房子”来说吧,这可是他的重要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从拥挤的家族老房子里搬出来,他省钱借债、亲力亲为另建房子,完成了他的“第一目标”。我们两姊妹结婚后,他立马给我们定了目标——买房和建房。他先是出工出力帮妹妹建好了房子;然后又东奔西借帮我凑齐了买房的钱,让我们赶在建材和房价持续大涨前拥有了自己的“房子”,省了不少钱。帮我们完成了这些目标后,他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就是到70岁了也还要建栋好房子住。”他靠着退休工资和家里的征地款以及我们两姊妹的帮衬,在六十九岁的时候开始建人生的第二栋房子,在七十岁生日那天搬进了新居,圆了“房子梦”。我们也如他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立目标:考高中、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评职称,等等,努力自然有回报,目标也如愿实现。

“妹叽就是要多读书,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家里也只能满足温饱,但他从不吝啬教育投入。那时我家只有两姊妹,在重男轻女的农村,村民的指点还是让父亲有压力的,他认为农村女孩的唯一出路是读书读出去。他常说:“妹叽就是要多读书,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再穷也要送书(送去读书)把你们送出去”。读书为重是他的人生哲理。从小学到高中,父母竭尽所能为我们创造学习条件,吃穿不用操心,家务活农活少干,只为我们能安心学习。即使我高考失败,他也鼓励我再考一年,而不是放任我出去打工。犹记复读那年的高考,他特意去市里我们住宿的地方看我,给我带了提神的白参,嘱咐我考试前含服,走的时候天突然下大雨了,我要他拿我的雨伞,他说带了把放在包里,但后来我出去时,突然发现他还在走廊拐角处躲雨,那一刻,一种别样的感动涌上心头。那次考试我超常发挥,从老师眼中“可能没戏”的学生逆袭成为了班上唯一的本科生!

父亲闲暇时喜欢看书,常常从单位借报纸、书刊回来看,我自然也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家里的看完了,也学父亲到处借书看,村子里有书的人家都被我借遍了。除了借,还买书,父亲给点零用钱,或者每次去家里的小茶园采摘茶叶卖了钱,第一时间不是买零食而是去买书。那时店里的书都放在柜台里面,需要售货员拿出来,你才翻看两页他们便会催你快买,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在书店随便看书。书难得,便更珍惜书的来之不易,也就会细品慢嚼,看到精彩处便在旁边做批注、写感言。有了书的陪伴,清苦的日子也增添了些甜味。多年寒窗苦读后,我考入了本科院校,同年妹妹也考上了中专,父亲终于扬眉吐气,喜笑颜开!因为读书,我们两姊妹跳出了农门,成为了“吃公家粮”的人,如父亲所愿可以“靠自己”了!

“对长辈要孝顺,对别个要宽和,自己吃点亏没事”

孝顺宽和是父亲的人生哲理。父亲对爷爷奶奶的孝顺是出了名的,那时他每个月都要从三四十块钱的工资里拿一半给他们,还言听计从、干这干那。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把双份的孝顺都转到了奶奶身上。他常说:“对长辈要孝顺,奶奶吃了很多苦,亏了我们也绝不能亏待了她。”奶奶腿脚不灵活,父亲每天把水挑好,炭火烧好,吃喝备好,然后再去上班。我也常在学习之余帮奶奶煮饭洗衣,陪她聊天,带她晒太阳,让原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奶奶对我最满意、最依赖。后来奶奶中风了,卧床两年多后就过世了,此后父亲常念叨双亲,唏嘘不已,说他们没享过什么福,吃了一辈子亏,真是愧对他们。

父亲对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亦是有求必应、和善可亲。他常教我们:“对别个要宽和,自己吃点亏没事”。他是宁负自己、不负别人的人,他的兄弟姊妹、侄子外甥常念叨他的好,即使再贫苦,父亲也尽己所能去帮衬他们,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从大家族共住的老房子搬到新房子后,他便把几间老房送给四叔住;乡里乡亲去医院看病时找他,他总是热情地帮他们问医抓药,留他们吃饭,村邻都夸他是个大好人;上小学时我的钢笔被一个同村孩子“顺”走了,那时的钢笔在农村也算是个稀罕物,我哭哭啼啼求他去要回来,但他轻描淡写地说:“不要了,再买一支就是了。”宽以待人,吃亏是福,他乐在其中!受父亲的言传身教,“宽和”成为了我们姊妹骨子里的习惯,不管身处何境,都永葆热情豁达的心态。

“做人要讲规矩,一辈子都不能贪,安安稳稳是福气”

自小,父亲给我们定了很多规矩:见人要喊,来客要迎,家里每天要打扫,碗筷要洗两遍,毛巾脸盆各自分开用,菜只能夹自己那一边的,不准讲粗话骂人,不能随地吐痰,不准随便到别人家吃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他常说:“做人要讲规矩,一辈子都不能贪,安安稳稳是福气”。讲规矩、不贪心是父亲的人生哲理。在他的熏陶下,我们被调教成了尊长辈、懂礼貌、讲卫生、守规则、淡名利的人。

父亲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他觉得自己一个农村孩子能够到部队当兵并在退伍后有份工作,已经是祖上积德了,要知足感恩。他在部队参加过援越战争,驾军车往越南送物资,还得过一枚军功章。他转业后下过煤矿挖煤,在县医院当过司机,在乡医院搞过后勤、当过药剂师,每一份工作都尽职尽责。那时,他和一个同事负责医院中药房,一个在药房抓药一个在仓库烘晒制药,本是轮替换岗,但那人不愿呆仓库,因为在药房抓药还有点“油水”,父亲不争不闹,任劳任怨承担仓库制药工作。他常告诫我们要安分守己、不贪名利,才能安稳一生。我们如他所愿,本分安稳地工作生活,虽平凡普通但从容淡定。

两年前,父亲得了扩心病,我们姊妹带他辗转多地寻医问药,但他却不以为然,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愈发瘦骨嶙峋,仅过了大半年就离我们而去。临终前两天,他已不能言语,一直睁着空洞无神的眼睛,我守在床边对他讲着过往之事,感恩他的养育教导,他的眼睛里竟有泪花出现,我一刻也不敢停下,希望可以唤回他,但是他慢慢地变得冰冷,留给我们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尽悲痛。父亲走了,但他的“金句”言犹在耳,他的好家风助我们成长、让我们受用一生并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