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书写新时代发展答卷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万字报告既是过去一年的“民生答卷”,也是下阶段工作的“行动指南”。当“人民”二字在报告中高频出现,当民生福祉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坐标,从急难愁盼到美好向往,从个体期盼到家国愿景,报告激荡着“人民至上”的时代强音,铺展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景图。
回应人民呼声:在民声回响里提升政策温度。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为”的深度共鸣。面对“就业难”,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的成绩单背后,是“就业优先政策要强化协同”的系统布局;针对“养育焦虑”,通过“普惠托育”“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精准发力,托举起千万家庭的幸福期待。当“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更多群众,当“住有所居”逐步走向“住有宜居”……这些饱含民生情怀的政策设计,如春雨化雨,在解决急难愁盼中提升政策温度。
鼓舞人民信心:在时代变局中汇聚发展动能。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惊涛骇浪,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辉煌成绩的取得,源于新质生产力的破茧成蝶,人工智能全链条赋能实体经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数字工匠”,“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打开增长新空间。智慧农业让“新农人”扎根沃土,返乡青年用直播电商架起“云上致富路”……当“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为全民共识,鼓舞了亿万奋斗者发展信心,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汇聚人民力量:在改革破冰中激活创新动能。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从“墨子号”量子卫星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从C919大飞机到空间站建设,每个重大科技突破都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注脚。当科研人员与企业家的智慧火花相互碰撞,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揽子政策,释放出“放管服”改革的制度红利。新增“减税降费超2.2万亿元”的真金白银,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释放创新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让希望的田野涌动创新活力。不仅改变着乡村面貌,更培育着新型职业农民。从城市到农村、从车间到田野,这种“人人皆可出彩”的制度设计,让14亿人的智慧如百川归海,激荡出创新驱动的时代浪潮。
满足人民期待:在品质提升中描绘幸福图景。
民生保障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报告勾勒出美好生活升级版。“强基计划”夯实创新人才根基,“县中振兴”行动推动教育公平;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医疗保障“三重制度”筑牢生命防线;“互联网+医疗”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银发浪潮”催生适老化改造新标准,社区嵌入式服务让养老变“享老”。当保障性住房建设按下“快进键”,当“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串联起市井烟火,这些民生工程的精耕细作,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守护人民未来:在绿色转型中谋可持续发展。
“双碳”目标引领的绿色革命,在报告中转化为清晰的行动路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60%的跃升,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连续突破的壮举,见证着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生态补偿机制让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当“碳足迹”管理覆盖重点产品,当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这种发展观的升华,不仅守护着当代人的诗意栖居,更在为子孙后代储蓄生态红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政府工作报告绘就的发展蓝图既饱含为民情怀,又彰显战略远见,从“民生无小事”的执政理念到“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从汇聚民智民力的制度优势到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正在党心与民意的同频共振中奏响新时代的壮美乐章。
推荐阅读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等出席
- 2025年“关爱困境妇女儿童·圆梦微心愿”公益募捐活动启动
-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 【大美娄底】海棠依旧 鸟语花香
-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 唐浩然到市直机关工委调研强调: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市民政局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暨2025年党建工作推进会
- 市委老干部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崇先进、守纪律、作表率”主题党日活动
-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娄底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召开 蒋天海出席
- 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 涟源市古塘乡白竹岭村:党员赋能冬春训 传递温暖谱新篇
- 娄底市直机关工委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 习近平在辽宁本溪市考察调研
- 市直机关工委走访慰问因公牺牲党员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 市直机关工委赴帮扶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